中共萍乡市委 萍乡市人大 萍乡市政协
 
 首页
当前栏目: 首页>政务>规划计划
李江河在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
2016-10-19     来源:省民政厅 字号:[            ]

  本届政府的工作回顾

  五年来,在省委、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,在市人大、市政协的监督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,市人民政府以转型升级为主抓手,克服了资源枯竭、产能过剩等多重压力,全面完成了“十二五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,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。2015年,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12亿元,是2010年的1.8倍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9亿元,是2010年的1.9倍;财政总收入130亿元,是2010年的2倍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6亿元,是2010年的2.5倍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亿元,是2010年的1.9倍;外贸出口12.5亿美元,是2010年的2.8倍;实际利用外资3.1亿美元,是2010年的2倍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335元和14046元,是2010年的1.7倍和2.9倍。

  (一)坚持推进结构调整,经济实现稳健发展

  工业经济实现转型发展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,三次产业之比由2010年的8.1:63.3:28.6调整为6.9:56.7:36.4。传统产业转型步伐加快,煤炭和钢铁占全市工业比重由2010年的49%下降到2015年的16%,水泥、电瓷、工业陶瓷、烟花爆竹等产业呈现出高新化的发展趋势,“中国工业陶瓷之都”、“中国电瓷之乡”、“中国烟花爆竹之乡”的影响进一步扩大。粉末冶金与先进装备制造、节能环保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和食品等新兴产业迅速壮大,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.1%,比2010年提高8.2百分点。品牌质量建设不断加强,被认定中国驰名商标5件,江西省著名商标63件,21个产品获江西省名牌,芦溪电瓷工业园和湘东工业陶瓷园分别获批“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”。粉末冶金与先进装备制造、电瓷、工业陶瓷被列为省重点产业集群和省示范产业集群。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5%以上,五年来专利授权量大幅增加,达到2010件,开发区被认定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。

  农业经济活力增强。成功应对了历史罕见的干旱洪涝灾害,粮食单产连续12年稳居全省第一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4523个,是2010年的2倍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63家。“三品一标”认证企业达到60家、产品73个。芦溪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,其他县区均被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。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得到质的提升,南繁制种面积占全国南繁总面积的85%以上;绿色生猪、油菜油茶、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。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。旅游业蓬勃发展,武功山、安源景区产业集群进入全省重点旅游产业集群行列。全市A级景区达到18家,其中4A级景区5家。2015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7亿元,是2010年的5倍。文化产业稳步发展,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0亿元,是2010年的3倍。商贸流通业迅速发展,沃尔玛、润达国际、华美立家等大型流通企业落户萍乡。金融业发展迅速,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。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5.8亿元,是2010年的4.7倍;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93亿元和544亿元,是2010年的2倍和2.4倍。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,实现基础金融服务“村村通”全覆盖。保险、证券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。挂牌新三板企业达到5家,实现历史性突破。

  (二)统筹推进城乡建设,人居环境逐步改善

  城乡规划和管理持续加强。坚持规划先行、城乡统筹,强化中心城区规划依法集中统一管理,编制了《萍乡市新型城镇化规划(2014—2020年)》,实现了城乡规划全覆盖。全面启动“四规合一”城乡规划体系建设。加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,城市管理更加有序。大力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,城乡面貌明显改观。

  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有力。以成功获得全省唯一的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,编制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技术标准,制定了《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》并强力推进,在全国试点城市2015年度绩效考评中名列前茅。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,五年共建成城镇化项目309个,完成投资380亿元。

  城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。沪昆高铁萍乡北站投入使用,衡茶吉铁路实现贯通;萍洪高速、昌栗高速、吉莲高速顺利通车,高标准改造了武功山大道、安源大道、迎宾南大道等城市主干道,打通了建设东路、无专南路、龙腾路等城市断头路,玉湖新区、田中新区路网建设基本成形,实现了交通基础建设历史性突破。国省干线升级改造开工建设300公里,完成170公里,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6180公里。天然气推广利用工作进展顺利。水利项目建设成效显著,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全面竣工,五陂下、麻山两个水厂取水口上移工程全面完成,白源、麻山和五陂下三个水厂实现互连互通,实现了主城区三个水厂和芦溪、湘东水厂从水库取水的目标,圆了萍乡人民喝上优质安全饮用水的百年梦想。

  生态文明建设有力推进。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2个、省级生态乡镇17个、省级生态村35个。芦溪县、莲花县被纳入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。完成造林绿化近54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到66.87%,位列全省第三。总量减排成效明显,完成减排项目680余个,钢铁、玻璃、水泥、火电等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全部建成投入运营,水泥机立窑全部拆除到位。“十二五”期间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6.56%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。水源地保护与水资源管理日臻完善,被水利部授予“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”,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92%以上,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%。 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。通过抓产业发展、镇村联动、环境整治、基础设施改善等工作,以点串线,以线带面,推动319、320、芦万武等5条秀美乡村示范带建设,区域面貌焕然一新。在全市1808个自然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,惠及农户11.6万户、34.8万余人,打造了麻田石溪村、宣风竹垣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。

  (三)改革开放不断深化,发展活力得到增强

 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。机构改革顺利完成,税收征管改革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、农村金融改革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、国有林场改革、水权交易试点等改革工作扎实推进。湘东区、芦溪县、莲花县获得“全省国有林场改革先进县(区)”称号;芦溪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年度效果评价取得全省第一、全国第四的优异成绩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总体进度在全省领先。大力精简了行政审批事项,优化了审批流程,规范了中介机构管理,“三单两制一网一评价”工作被列为全省唯一试点设区市。 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。五年来共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739个,2015年实际进资383亿元,进资额是2010年的2.7倍。主动对接环鄱阳湖城市群,积极推进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,与新余、宜春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。积极推进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,与湖南长沙和株洲两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,并将试验区建设纳入《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》、《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》两个国家区域性战略规划。

  (四)切实改善民生,人民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

  民生工程全面实施。五年累计投入民生类资金465亿元,全面完成了国务院、省政府下达的各项民生工程指标。成功打造并持续巩固食品药品安全城。打造了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“萍乡样本”,五年完成建设任务17000余套,改造城市棚户区17000余户,保障性安居工程覆盖率达到22.46%,超额完成“十二五”时期目标。农村危房改造完成31000余户,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完成1700余户。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年均增长10%以上,保障水平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。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,123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实现了460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。完成避灾、深山和生态移民搬迁任务超过1万人,入住率达100%。贫困村村庄整治投入资金6.42亿元,受益人数超过20万人。

 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。教育事业成效显著,2015年教育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一,普通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.4%,职业教育就业率达98.2%,萍乡高专成功升本。文化事业亮点纷呈,广播剧《本色》获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奖”,萍乡采茶戏《有事找老杨》荣获“玉茗花”大奖。文化惠民工程进展顺利。体育事业加快发展,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,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,市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新院投入使用,市中医院、市二医院改造提升工程顺利完成。全市人口出生率、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合理区间。我市被评为“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”。 安全稳定形势良好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”的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,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政府监管效能进一步提高,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连续五年实现双下降,非法开采得到全面遏制。社会保持和谐稳定,平安建设、法治建设稳步推进,全市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居全省前列。

  今年以来发生的积极变化

  今年是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今年以来,在省委、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全市上下深入落实市委“年年有变化、三年大变样、五年新跨越”的工作要求,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平稳向好。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步增长,预计前三季度,实现生产总值670亿元,同比增长8.5%;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0亿元,同比增长8.5%;完成财政总收入110.78亿元,同比增长9.7%;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3亿元,同比增长13.5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10元,同比增长8.4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46元,同比增长9.3%。 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生积极变化:一是经济发展更有活力。特别是工业生产稳中向好,工业用电量、工业增值税扭转了4年多来长期负增长的局面,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。二是城市建设更具特色。海绵城市建设完成投资20亿元,重点推进了南正街整体改造、金融商务区、中环路等一批项目建设,城市特色逐步彰显。三是人民生活更加幸福。省政府下达的各项民生任务按序时进度推进,前三季度民生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65.9%,支出同比增长17.7%。脱贫攻坚等各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,安全生产与社会稳定继续保持平稳态势。

  新一届政府的工作建议

  我市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: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以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、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,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坚持五大发展理念,按照“年年有变化、三年大变样、五年新跨越”总体要求,凝心聚力谋发展,真抓实干促变样,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,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,着力推进民生事业改善,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加快建设经济繁荣、环境优美、开明开放、文明幸福、和谐平安的新萍乡,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!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:到2020年,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台阶,达到1300亿元,年均增长8%;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,年均增长9%;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%;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%和10%;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莲花县2018年底摘掉贫困县帽子。

  (一)着力深化改革开放,不断激发创新活力

 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,依法依规化解钢铁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。从产业政策、金融服务等多方面综合施策,扶持企业转型发展。今年完成钢铁215万吨、煤炭334万吨、焦化50万吨去产能目标。通过经济、技术和市场手段,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,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。

 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。深入推进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、优化服务。放开中介服务市场,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。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,下大力气精减一批行政审批事项,不断完善“三单两制一网一评价”制度,深化商事制度改革,全力推进“五证合一”,增强事中事后监管服务能力。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,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,大力推进PPP模式,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,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,完善财政可持续发展机制。健全现代产权制度。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,鼓励农村土地合法流转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,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。进一步改革绩效考核评价机制,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。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,形成改革促发展的强大合力。

  积极构建大开放格局。大力开展招商引资,努力促进萍商回归,依托已落户企业开展招商。以完善产业链条、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,着力引进一批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、跨国公司、行业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。着力扩大开放水平,积极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,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,全面融入长株潭城市群,强化新宜萍区域合作,构建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宽领域开放格局。推进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,启动湘东、上栗两个试验园区建设,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。加快口岸平台建设,积极推进设立萍乡海关,构建快速通关体系。推进赣西基础设施一体化,加强公共服务合作和产业分工协作。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。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,增强发展活力。实施科技创新驱动“5511”工程,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。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,促进产学研一体化,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。用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,完善科技创新平台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。加强与知名院校的科技合作,加大协同创新力度,加快实施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重大专项,提升主要产业及企业核心竞争力。搭建创新创业平台,实施人才强市战略,完善和落实人才引进政策,培育一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,为萍乡发展强化智力支撑。积极推进业态创新,促进“互联网+”在各行业、各领域的应用,大力扶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。

  (二)着力实施工业强市,推进经济转型升级

 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,统筹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,重塑萍乡制造业新优势。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,促进资源型产业延伸发展。大力培育粉末冶金与先进装备制造、节能环保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和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以高端化、集约化、特色化为导向,加速培育先导性、支柱性产业,推进产业集群发展。统筹协调产业布局,科学规划工业发展平台,每个县区要持之以恒主攻1-2个主导产业,形成2个重点产业集群。

 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推进重点项目。从政策、资金等要素配置方面加大对成长性好、带动能力强、竞争优势明显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。全力引进重点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,完善上下游产业链,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。加快引进落地一批重大工业项目,全力推进安源汽车、紫金江发新能源汽车、岳峰高分子、中材电瓷电力复合绝缘子、中车风能装备、百约食品、江西百新电瓷、金刚科技陶瓷、江西嘉吉机械制造等项目建成投产。 着力加强重点工业园区建设。创新园区管理模式,完善园区服务体系。加快建立布局合理、功能互补、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。加快建设集成度高、综合性强的数字园区信息管理系统。集中开展工业园区及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专项整治行动,建立企业及周边治安管理长效机制。

  (三)着力发展现代农业,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

  夯实农业农村基础。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,全面完成寒山水库建设,力争新建碧湖、东源等一批中小型水库,新建一批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,加快河道治理防洪治涝工程、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以及抗旱应急引提调水工程建设。统筹推进高标准绿色生态农田建设,确保“十三五”期间建成15万亩以上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,完善建设用地收储制度,从严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,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6.23万亩,基本农田不少于80.99万亩,60%以上耕地完成治理和修复,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。

 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。立足萍乡农业产业基础和优势,推动杂交水稻种业、绿色生猪、油茶油菜、花卉苗木、优质果蔬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。新增一批省级、国家级龙头企业,重点培育一批龙头企业,加强农民合作社示范建设,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。大力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。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。围绕打造“绿富美”新农村要求,统筹推进中心村建设,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带动型、生态旅游型、文化传承型、整洁宜居型等各具特色的中心村。以199个省级村点的新农村建设为抓手,实施农民增收、村庄整治、垃圾处理、农村基础设施改善、农村水环境治理、生态乡村建设、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、农村水电路信改善八大工程,促进农村生产、生活、生态协调发展。

  (四)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,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

  大力发展旅游业。突出旅游品牌创建和项目开发,推进以武功山、安源、杨岐为龙头的全域旅游,到“十三五”末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0亿元。按照5A标准加快武功山、安源、杨岐三大景区建设,形成以三大景区为主干、生态休闲旅游全域发展格局。

  稳步发展文化商贸物流业。出台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,着力培育文化企业,重点抓好安源动漫产业园、萍乡中心书城、莲花文化产业园、湘东彩印包装基地等重大项目和园区建设。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。推动制造业、商贸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,构建赣湘区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。 促进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。加快发展金融业,大力推进金融商务区建设,确保2018年投入使用。推动成立萍乡银行和市金融投资控股公司。完善金融服务平台,建立常态化的政银企沟通合作机制,推广“财园信贷通”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,推进各县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升级。不断推进企业上市工作,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。

  (五)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,不断提升城市品位

  统筹推进城乡发展。重点推进主城区、县城、中心集镇协调发展。切实抓好全国文明城市、国家森林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“三城同创”工作。以“四规合一”规划编制为契机,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前瞻性,实现市域管控“一张图”。着力打造一批精品道路、品牌商圈、生态走廊和城市地标。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,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、环卫作业市场化、道路管理智能化。全力推进新城区建设,把新城区建精、建美、建出品位,建成萍乡人引以为豪的现代化中心城区。大力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街巷整治工程,努力把萍乡建设成为干干净净、漂漂亮亮、井然有序、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。 建成江南特色海绵城市。按照“建设自然积存、自然渗透、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”的要求,坚持整体建设与分步连片实施相结合,坚持城市建设与地下管廊建设相结合,大力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。按照“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,以点带面;新城区以目标为导向,以面带片”的建设思路,推进城市建设。到2017年,基本完成海绵城市三年试点计划159个项目,初步建成江南特色海绵城市。

  (六)着力保护和改善环境,推进生态文明建设

  突出发展绿色循环经济。支持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芦溪工业园创建省级循环化改造试点,加快城市社区和乡村可利用废品回收站点、分拣中心、集散市场回收网络建设,构建回收利用率高、无害化水平高的废弃物综合利用体系。确保生活垃圾、污泥干化焚烧发电项目2017年投入使用。

  努力建成水生态文明城市。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,推动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。切实抓好“五水”治理工程、主城区支流清淤清障及防护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,打造“一核、两区、五水、多点”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。严格落实“河长制”责任。努力打造“河畅、湖美、水清、岸绿、人水和谐”的水生态文明城市。 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。实施全市性封山育林,加大低产低效林改造和荒山荒坡造林的力度,加强资源保护和林业服务体系建设。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,加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,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改造。深入实施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。加强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,巩固打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成果,加大废弃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力度。落实生态保护红线,建立生态补偿机制。

  (七)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,促进发展成果共享

  着力打好脱贫攻坚战。以特困片区莲花县、省定108个贫困村以及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2386人为重点,着力实施好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和《萍乡市“十三五”脱贫攻坚规划》,全面落实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基本方略,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,确保到2018年底,莲花县摘掉贫困县帽子,108个贫困村退出销号,全市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!

 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。有序推动全民参保,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,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,并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。优化社会救助服务,发展社会福利事业。以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方向,逐步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,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,推进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。着力推进殡葬改革。抓好公办养老机构和社会化养老机构建设,推行“医养融合”养老模式,完成市本级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和湘东、上栗、芦溪3个县级福利中心工程建设,加大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的政策支持,加快建成功能完善、服务优良、布局合理、覆盖城乡具有萍乡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。

 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。发展教育事业,推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,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育网点的合理布局,着力实施普通高中优质资源扩充工程,强化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,重点实施一批教育建设项目,建成新城区基础教育园区。大力支持萍乡学院加快发展,推进萍乡卫校办学层次提升,推进萍乡工校升级发展。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,创作生产一批文艺精品,加快鳌洲书院等公益性文化场馆建设,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,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建成市奥体中心,推广全民健身,发展体育事业。着力发展医药卫生计生事业,推进健康萍乡建设,坚持预防为主方针,切实加强健康教育,优化医疗资源的布局,推进医药卫生体制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,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,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,稳妥有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。加强食品药品监管,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。 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。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强化预防治本,健全预警应急机制,提升全市安全生产总体水平,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。坚持以法治思维解决信访问题,规范信访秩序,完善化解矛盾机制。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,全面排查安全隐患,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,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净化网络空间,推进平安萍乡、法治萍乡建设,进一步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。

  (八)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,不断提升服务水平

  严格推行依法行政。科学确定行政机关职能和事权,推进政府机构、职能、权限、程序、责任法定化。健全政务公开机制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、参与权和监督权。主动接受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,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、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。

  切实提高政府效能。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,大力提高审批效率。大幅减少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审批,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。创新政府治理方式,落实中央和上级的各项规定,不断强化作风建设,提高政府的执行力。强化责任担当,严肃责任追究。创新“互联网+政府”的治理模式,打通政府各部门间数据交换共享渠道。

  努力建设廉洁政府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,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“一岗双责”,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。加强政府系统作风建设,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坚决纠治“四风”、“为官不为”、“为政不廉”问题。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,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制约,强化对公权力的审计监督、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。坚决查处腐败案件,坚决纠治基层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,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,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的廉洁政府!



隐私声明 版权声明 功能说明 常见问题
主办: 萍乡市人民政府  承办: 萍乡市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  萍乡市信息中心
运行管理: 网站服务中心  赣ICP备05006704号? 公安机关备案号:36030202000134
萍乡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电话:0799-6881101 举报平台